三大数字货币的比较分析:比特币、天秤币与数字人民币

Connor 火币全球站 2024-06-24 9 0

导读

随着互联网、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货币作为金融创新的重要成果,对传统货币金融体系乃至整个经济社会运行产生了深刻影响,数字货币的兴起已经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历史性趋势币森币。从比特币的诞生到稳定币的兴起,再到央行数字货币的探索,数字货币的形态日益丰富,世界多极博弈格局逐渐形成,想要参与大变革的国家必须具备特定特征的数字货币。在此背景下,厘清各类具有代表性的数字货币的设计理念、技术模式等关键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回顾了全球数字货币的发展历程,选取比特币、天秤币以及数字人民币三种具有代表性的数字货币,对其设计理念和特点、局限性以及未来的应用场景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比较,并对未来数字货币如何设计、推行和发展提出启示及展望币森币。“IMI财经观察”特推出此文,以飨读者。

三大数字货币的比较分析:比特币、天秤币与数字人民币

随着数字货币的快速发展,各国央行正在加快对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与推进工作币森币。当前,世界正在寻求一个新的多极博弈,想要参与大变革的国家必须具备特定特征的数字货币。在此背景下,各国央行首先需要考虑本国数字货币设计应采取哪种技术模式。为此,厘清各类具有代表性的数字货币的设计理念、特征、局限性和应用场景等关键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自数字货币理论提出以来,中本聪的比特币(Bitcoin)、Facebook的Diem(原名为天秤币Libra)、中国人民银行推出的数字人民币,是广受关注且影响较大的具有代表性的三种数字货币类型币森币

比特币开创匿名加密电子货币体系,并推动区块链技术的广泛应用币森币。其后,有许多模仿者发行数不胜数号称“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但其多数停留在交易所或网络交易平台成为投机品,并没有实现货币最基本的流通职能。比特币作为一种全新的数字货币,其颠覆性和去中心化的特征使其难以成为政府和金融业的宠儿,但其市场价值、风险资本关注和法律关注等因素使其成为一个重要的探讨议题,甚至成为一股重要的地缘政治力量。

天秤币(Libra)由Facebook联合Mastercard、Uber、Paypal等各界巨头联合推出,自设计之初就承载勃勃的雄心,致力于“成为一种被广泛接受的世界货币”币森币。虽然天秤币一再强调其无意于挑战各国现有的货币运行体系,但其设计方案对货币乘数、国际汇兑、流动性管理的潜在影响难以预估,多国政府明确表示抵制。2022年2月,Diem相关资产被出售给美国加州银门银行,标志着Diem项目终结。无论Diem是否推出,Facebook在2019年宣布推出稳定币都是数字货币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当Facebook试图侵入货币世界的那一刻,各国央行开始意识到,它们需要对货币和密码学的合并做出正式回应。虽然Diem遭遇各国政府强烈的监管反对并快速夭折,但以Diem为代表的稳定币仍具有重要的学术探讨价值。肖风认为,稳定币是把银行账户里的法币变成数字货币的桥梁。

在天秤币的冲击之下,全球开始在央行数字货币领域加速竞争,尼日利亚、巴哈马已开始推行本国的央行数字货币币森币。中国较早地开启央行数字货币(CBDC)研究。当前,中国央行推出的数字人民币已经进入试点阶段,其在全球的央行数字货币探索中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数字人民币是一种对现有人民币M0使用方式的渐进式替代,它保留着中心化的制度安排,在产生最小负面影响或最小争议的情况下破除阻力,最大限度地提高人民币流通的便捷性。数字人民币目前主要立足于国内,用于零售支付,未来数字人民币可能在中小企业贷款、转移支付、人民币国际化、宏观调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全文

比特币、天秤币与数字人民币,这三种数字货币各有独特的设计理念、运行方式、技术路线,分别代表“完全去中心化”“部分去中心化”和“中心化”三个方向币森币。而这三个方向是未来数字货币,特别是央行数字货币发展的三种可能选择路径。厘清三种代表性数字货币的特征,分析其发展利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具体而言,一是分析三大数字货币设计原理及优劣利弊,有助于各国央行及市场参与者全面且深入了解数字货币的发展脉络与演进特征。二是有助于各国央行及市场参与者了解正在动态变化中的国际货币体系,为想参与大变革的国家设计本国数字货币提供重要的参考与借鉴。

01

数字货币含义与本质属性

对数字货币的探讨不可避免地涉及货币本质币森币。从货币的功能来看,交易媒介、记账单位、价值储藏作为货币的基本职能已经得到共识。然而,对于何种职能更接近于货币本源,及货币本质属性究竟是什么,学界对于这一问题存在不同看法。主流观点坚持商品货币说。从最早的亚里士多德到亚当·斯密、穆勒、马克思以及弗里德曼,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的货币学说以及现代主流货币理论都认为货币起源于物物交换,本质是出于交易需要而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马克思将货币的职能概括为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货币是流通手段与价值尺度的统一。根据这一理论,货币最初始以及最重要的职能是充当交易媒介,因而不会对经济活动产生实质影响,这也是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主流经济学中货币中性说的主要依据。

近年来,作为非主流观点的债务信用说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币森币。在主流的经济学分析框架中,只见价格,不见货币。货币最早在物物交换中的使用并未得到考古学、人类学证实,相反货币作为记账单位反映债权债务关系的历史证据日益显现。因此,麦克劳德、白芝浩、凯恩斯、熊彼特等代表性学者坚持货币的债务属性,认为货币作为记账单位是其最为重要的职能,最初起源于对债权债务关系的记录。货币本质是可转移的债务或信用,背后是债务和信用制度的支持。根据这一观点,货币与国家信用密切相关。正如克纳普的货币国定论认为,货币是国家的产物。由政府信用支持的货币具有债务法定性、发行广泛性以及流通强制性的特征。另外,货币的核心功能是组织生产,能够发挥经济调节功能,从而支持货币非中性。后凯恩斯经济学家进一步将货币国定论发展为新货币国定论,或称为现代货币理论,提出主权国家具有无限偿债能力、税收驱动货币、不追求财政平衡等观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