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澄澄、金灿灿、沉甸甸,金子的“份量”,远比人们想象的重……

Connor 火币网APP 2022-11-28 176 0

上海市银行博物馆”关注中国银行金条我们

文│傅为群

黄金曾是国人最重要的保值工具中国银行金条。一如今朝,是人们争相追逐的目标。

“标金”与上海金市

“标金”是旧上海金市交易的主要品种,俗称“大黄鱼”,其形为长条式,长约四寸,宽约五分,酷似小砖中国银行金条。上海通行标金每条漕平十两(漕平一两合1.17854盎司。其成色为978),故曰“九七八标金”或“标金”。早在光绪年金业公所《同业公订买卖规则》第十一条规定“上海标金,以金业向章,包足978成色”。每条标金除镌有炼制之金号名称外,尚有熔制之年份及“标金“二字。

十两金条中国银行金条,民间俗称大黄金(银行博物馆藏)

上海的黄金交易,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就已经出现中国银行金条。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上海各大金号组成了金业会所,加入公所的金号有30余家,所址设在山西路北无锡路铸范里,为老式石库门房屋,今旧所尚存。几年前笔者曾得以入内,所见屋顶木结构与雕刻均保存完好,可见当年的辉煌。据仓库职工介绍:过去的大门也是精雕细刻现已被拆换……走出大门弄口,东西二块界石依然砌在墙脚里,“金业公所”四个大字清晰可辨。谁能想到一百年前这一带炒金者人头济济,道路曾为之塞拥。

1920、1921年上海先后成立上海华商证券物品交易所下设的标金部和上海金业交易所,直到1934年两个交易所合并中国银行金条。交易所平时买卖主要以标金为主,所以上海的黄金市场又称“标金市场”。

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末,上海已成为国内的金融中心,也是远东地区的国际金融中心中国银行金条。其中就黄金交易而言,上海的黄金交易量仅次于伦敦和纽约二大金市,成为世界第三大金市。杨荫溥《中国交易所论》中讲到标金市场:“吾国之最大金货市场,非特为上海,及全国之金融界所瞩目,即欧美及日本金融界,亦因时受其交易之影响,而特加注意。故吾国之谈标金交易者,恒以上海金业交易所为其主体市场也”。

沦陷时期:黄金的黑市交易

展开全文

上海金业交易所公司广告

1937年“八 · 一三”事变,日本侵略军进犯上海,原上海金业交易所遂告停业中国银行金条。但不久之后,黄金黑市交易渐见展开,当时黑市集合处在仁记路119号(原中国旅行社大楼)天元银号内(后天元银号改称金号),每天上午聚集了许多经纪人相互交换行情。天元银号依靠汪伪汉奸势力,营业额直线上升,客户不断增加,对讲电话突增数百架。“天元银号”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字号摇身一变成为当时显赫上海滩的黄金黑市交易的总管。1940年底黄金交易日盛,分布在各处的小型金号已达1000余家,直接间接参加黄金买卖的人,包括从业人员,日汪官僚,银行钱庄职员,公馆太太奶奶等,不下50余万人。每天成交量从1千条激增到2万余条。

1940年8月24日中国金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联易公司”),在中央路(今沙市一路)20号正式开幕中国银行金条。原“天元银号”黄金交易市场被“联易公司”取代。经纪人为40家,1941年12月8日日军占领租界,联易公司乃告解散。

后来,靠天元银号发迹的章桐生最终也因金亡,一次在香港偷运大量金条事发,遇缉私船查扣而跳海身亡中国银行金条

1941年12月8日日军侵占上海租界,汪伪政府看到黄金投机交易利润的丰厚,在日军部的支持下,又设立了几处大规模的黄金黑市场中国银行金条。并借口“稳定黄金市场,便利客户保藏”,由上海特别市复兴银行经理孙矅东出面,组织“黄金特税缴收委员会”,并指定在沪的41家金号作为经纪人代为征收,于买卖成交时,按照交易额负责代征特税千分之五,双方各半负担。同时规定征税各金号,每家应缴纳保证金中储券一千万元。经纪人通过“税”的关系,使黄金黑市交易取得“合法”地位。

黄金潮:民众抢兑金条

1948年中国银行金条,某银行内职员正忙着兑换黄金

1945年,抗战胜利后,上海金业交易所并未复业,但黄金买卖仍十分兴盛,主要是分散在各处的证券字号门市的公开交易中国银行金条。1946年岁末,上海外滩中央银行门口,民众疯狂地抢兑黄金。有记者报导:中央造币厂连日加铸各种金条,每日熔铸量已扩充到一万条。该厂铸成后,即陆续交中央银行空运到各地备用,以供民众兑换。上海中央造币厂铸造的金条分五钱、一两、二两、三两、五两、十两数种,旧时上海俗称十两重的金条为“大黄鱼”,一两重的金条为“小黄鱼”。上海中央造币厂半自动式金条压轧机将每一美式大条(重400两)压成五两者八十条。

抗战胜利后,重庆金价大跌,中国银行挂牌买卖黄金的重心北移了中国银行金条。上海的金价却激剧高涨起来,于是中央银行继外汇开放之后,1946年3月在上海开始配售黄金,而黄金政策亦就此开始。“金价开始大涨至十两285万元(法币),中央银行抛售一万多条黄金,仍无法抑止金价。10月出现大幅度波动,各地投机套购严重,12月初中央银行抛出的几千条黄金抵不住各地游资。1947年1月金价涨至370万元,月底又抛售近2万条黄金,无济于事。2月初金价涨至高潮,上海库存黄金将尽,将重庆库存金条空运到沪救急。当上海市面发现重庆厂条和售出的金条日见减少时,一般嗅觉很灵的黄金投机买卖者已察觉到库存濒近吿罄的迹象,之后抢购风潮又起。当时全国各城市都是一样涨风凶狂,人心惶惶,货币严重贬值。一般老百姓一觉醒来,10万元的生活用款已经有二三成泡了汤,一个星期下来,更是失去了大半。许多中小户当时在风潮中为了保全血本,只能抢购一点黄金、美钞或物资保值。而官僚资本家相互勾结,上下其手,乘机抢购大量黄金、美钞以及花纱布匹等重要物资,在这场大风潮中大发横财。

抢购黄金的上海市民

抢购风潮迫使中央银行于2月15日正式公告停售黄金中国银行金条。2月16日,行政院颁布《经济紧急措施方案》,禁止黄金买卖,取缔黄金买卖投机。故以经营黄金外币交易为主要业务的金号、银号、钱兑业,自2月17日起自动停业,而黄金买卖又转入黑市。1947年4月上海出版的《中国经济年鉴》称:“一年来央行抛售黄金的方式颇有演变。最初是完全配给,官价较黑市价低得很多。但不久便一面配给,一面也在市场中随市抛售,配给量逐渐减少,随市抛售的数量却日渐增多,而最后则完全将重心放在随市抛售上,中央银行完全以一大投机家的姿态来执行他的黄金政策”。

1948年8月19日,金圆券出笼,政府强行用金圆券收兑人民手中的黄金,禁止任何人持有黄金中国银行金条。至此,上海的黄金市场彻底垮台,一般小额黄金交易,从此转入地下。根据《李宗仁回忆录》“民国三十七年八月金融券发行后,民间之黄金、银元及外币为政府一网打尽,当时监察院财政委员会秘密报告:全部库存黄金为390万英两……”。这批黄金后大部分被运抵台湾。

“祥和金号”的沉浮

上海祥和一两金条中国银行金条,民间俗称小黄金

在现今的钱币市场上,老金条收藏异军突起,由于经济的不景气,各拍卖行成绩都不理想,但是钱币拍卖会上老金条价格却相对平稳中国银行金条。在传世老上海金条上打有“上海”字样戳记的目前仅见“祥和”壹两金条(俗称“小黄鱼”),存世相对较多。因成色高,铸造精美,惹人喜爱。前几年北京嘉德秋拍钱币专场有一枚“上海祥和”茶花形一两金锭,上镌刻“黄金万两”字样,此品种极少见。

祥和金号算不上老字号,成立年代较晚,大约在上世纪三十、四十年代中国银行金条。查阅史料得知老上海当时有两家祥和:一为天津路祥和金号;一为四川中路465号老祥和银楼。这二家实为一个大股东开设,只是一个称“金号”,一个称“银楼”。1937年在滇池路119号(原中国旅行社边门)天元银号内形成了一个黄金黑市交易市场,当时36家经纪人中没有“祥和”名号,但却有一家叫“谦泰”的钱兑庄位列其中,它就是后来“祥和”金号的前身。

1940年上海市度量衡鉴定所突击检查了7家金号和31家银楼一斤以下衡器,检查内容是天平、厘戥、分戥是否合格,结果金号大多数不合格中国银行金条。祥和金号,一只天平、一只厘戥两件均不合格。南京路同丰永、河南路恒孚、四川路永丰、南京路生源永、山西路永丰余,南京路泰康润等几乎100%不合格。银楼抽查结果较好些,合格率在50%,一些所谓老牌银楼如:凤翔、杨庆和、费文元、裘天宝、方九霞、庆云、景福、庆福星等有一半衡器不合格,而老祥和银楼合格率远高其它银楼,达80%。

1940年8月24日联易公司成立,经纪人有40家,其中“祥和金号”正名出现,且位居经纪人第4牌号,成为黄金黑市大佬中国银行金条。后来成立的汪伪“黄金特税缴收委员会”,指定41家金号作为经纪人代为征税,“祥和”金号此时牌号为39号。

民国时期上海街景

抗战胜利后,物价飞涨,法币贬值中国银行金条。1946年3月8日中央银行在上海市场配售黄金,想藉“黄金压力,吸收游资,平衡物价”。黄金抛售实际负责人为央行总裁贝祖诒,业务局长林凤苞,副局长杨安仁等三人,每日工作情形,均有详细英文报告给宋子文。黄金抛售办法分明配与暗售两种,明售按当日央行牌价,根据金业、银楼业两公会会员需要,由上海金业公会主席同丰余金号老板:号称“金牛党”的詹莲生负责,并通过他签字,申请配售。暗配根据市场金价波动最高价为标准,也由詹莲生负责。具体办法:央行所存黄金是从美国购进的四百两一块金砖,而售出时以条(十两)为单位,乃交由詹莲生的同丰余金号分配给大丰恒、宏丰永、生源永、久成永、杨庆和发记、裕发永、祥和等号熔铸。它们与同丰余订立合同,以九九纯金成色分化金条,再分发各金号银楼,央行给于同丰余以每十两三分之火耗。同丰余与以上七家金号共同牟利。因此祥和金号是此次中央银行黄金暗配的主力之一。

祥和金号大约在1947年——即行政院颁布《经济紧急措施方案》,实行金银国有后倒闭,老祥和银楼则继续营业中国银行金条。到1949年老祥和银楼职工全部解散,“生财”即固定资产归还原主谦泰银行(其前身即谦泰钱兑庄)。

眼下,黄金成了百姓投资理财,抵御金融风险的避风港中国银行金条。世事如白云苍狗,变幻无常,唯有劫后幸存的老金条不变,它见证了近代上海黄金史的潮起潮落。

“上海市银行博物馆”官方公众号中国银行金条

评论